公司动态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动态
1acujDmDYV4QdS

      
       未来全球经济及贸易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世界经济由经济“全球化”向“多极化”的转变影响更为广泛,这些变化对航运业的影响非常直接。由于运力过剩问题依然存在,未来航运市场低迷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这可能导致全球新船投资目前处于疲弱状态。

      基于全球贸易模式发生的新变化,预计下一轮散货船新船投资会因为大宗商品需求放缓而产生削弱;集装箱船的运输需求数量或将比以前有所增加;石油贸易方式的改变将为大型油轮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伴随环境革命,全球LNG、LPG船新船投资依然会快速增长。
贸易模式变化影响新船投资结构

       航运需求在更多程度上受到贸易模式和能源发展格局的影响。航运市场的牛市开始于2002年下半年,最先启动的是集装箱船和油船市场,然后是散货船运输市场。
      2004—2005年:全球化经济刺激贸易的繁荣,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初级产品,然后加工成产成品,而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进口制成品,这使得集装箱船贸易量不断攀升,并加快了集装箱船的投资。
      2007—2010年: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需求动能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增量需求从美欧主导开始转变。由于中国、印度和前苏联国家等经济体的发展刺激了对化石燃料、工业用金属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也使中东、美洲和非洲的原料出口国大为受益,此举促进了散货船的快速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2009年中国采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这极大拉动了铁矿石的需求,催生了散货船的运输和需求。
       自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能源格局的变革带来新船投资的机会。随着石油科技的进步,世界油气市场格局悄然改变。美国、加拿大和巴西引领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热潮。由于技术革命使得人们可以获得难以开采的矿床,加拿大的油砂、美国的页岩油和页岩气、巴西的岩下层石油,大量“新石油”和天然气即将投入使用。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发,被看作全球能源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海洋工程船以及海洋装备与勘探成为该轮投资的焦点。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清洁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天然气运输船的急速投资,原油价格的暴跌将使得海洋油气勘探的热潮有所减退。
新型世界经济格局引发贸易模式新的变化

      新的风云变幻伴随着“全球化”而始于1989年,全球化这个词就在那时出现。它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以高速传播开来,这是国际贸易炫目式增长的由来。全球化贸易加速史无前例,并且它涉及的是全球各个大陆。它体现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自此生产链超越国界,每个国家都专门精于制造这样或那样的零件,这就是“世界制造”。
      未来经济贸易及格局可能是什么?我们关注到,目前新型全球化开始崭露头角。
      首先,在经济层面,全球贸易表现为萎靡不振。当一个国家消费者购买的东西少了,它就不需要求助外国生产商。世界银行展望期刊上指出,高收入国家需求的软弱无力表现为他们的进口不足。无论是美国还是欧元区,现在都比以前减少了20%。
      其次,贸易地理发生变化,全球两个头号大国美国和中国也变得对外国产品不那么有“胃口”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4年12月份的《金融与发展》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中国的进口节奏要快于经济活动,美国的则快于4倍,而现在他们的进口与经济活动同步。
      近来,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和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众多企业家关注的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影响物品的生产,还影响着生产的地点。过去工厂一直在向低收入国家迁移,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但未来离岸生产越来越多地返回了富裕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在增加,而且是因为企业现在需要与顾客保持更近的距离,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快速地针对用户需求作出回应。这些因素也许促成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回归,并将影响到今后的贸易模式。现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已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在日本和美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回归本土。
      与此同时,中国转变以往的出口导向模式,由出口和投资更加转向对内消费,中国好像变得更加“自力更生”了。未来5年,中国要改变由固定资产投资驱动GDP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变成更为依赖对大宗商品需求相对较少的模式,中国对原材料(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的需求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不再像过去那么具有竞争力,但污染减少,这些变化将导致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需求速度急速放缓。
      我们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铁矿石等初级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弱,致使对散货船的实际需求有所降低。下一轮世界散货船运输会因为这种贸易模式的变化而产生削弱,不过,中国由于对内消费的增加,可能导致半产品和产成品进口的数量得到增长。这样一来,集装箱运输需求数量或将比以前增加,集装箱船新船投资可能会因为这种需求和预期的增强而得到加强。
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导致贸易方式改变

       尽管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探底的背后,有世界经济低迷造成的市场需求萎缩、整体供大于求,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与美等西方国家就能源市场份额激烈博弈等多重诱因,但深层次根源却在于世界能源格局的结构性演变。
       关于未来社会的能源图景是:石油的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欧佩克的声音也不断减弱;全球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接近1/3;可再生能源方面,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4年度《BP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加41%,其中的95%将来自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页岩气、致密油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型能源将在全球供应增长中占据重要份额。在展望期的最后十年,天然气是增长的最大单体来源;但非化石燃料的总体增长超过天然气,在展望期的能源增长中占39%的比重。
当前的能源进口国之中,美国已踏上实现能源自给的道路,而欧洲、中国和印度的进口依存度将有所提高。亚洲将成为主要的能源进口区域。俄罗斯仍将是主要的能源出口国,而非洲将成为日益重要的供应区域。虽然中东仍将是关键的能源区域,但其出口增长可能陷入停滞。
      贸易关系到2035年将出现重大变化。北美将在2018年左右从能源净进口区域变成净出口区域。中东仍是最大的能源净出口区域,但其份额将从2012年的46%降至2035年的38%。同时,亚洲对进口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石油贸易方式的变革为大型油船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从能源贸易模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能源贸易重心将转向亚洲市场,世界油气的贸易线路更加多元化,并将由过去的中东转向北美和非洲国家,美国渐渐远离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位置,这将导致拉丁美洲和西非等传统上向美国供应油气产品的国家,只能寻找新的买家——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延伸,只不过现在他们的客户所在地更遥远。 

      新能源革命推动LNG(液化天然气)船、LPG(液化石油气)船发展。伴随着环境革命,LNG、LPG替代能源催生了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新动力。2014年1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预测,2035年天然气将成为富国的主要能源,未来页岩气将引领天然气时代。目前,LNG主要由中东、北非和南亚等国家流向亚太的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及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未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页岩气开发与利用将改变全球LNG贸易流向,影响贸易格局,推动区域市场向全球市场的转变。从2016年开始,澳大利亚和北美将成为LNG的出口强国,原来以美国为目标市场的卡塔尔、加拿大、非洲等国的LNG也将主要转向亚太市场。